2025年7月9日晚,“红色随想”上海学生民族乐团及联盟十周年系列音乐会在上交音乐厅落下帷幕。
这场以“一日三场”联演为特色的音乐盛宴,用民族器乐的铿锵韵律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更以三代音乐人“大手牵小手”的传承图景,展现了上海民乐教育十年深耕的丰硕成果。
音乐会以学段为脉络,构建起中小学、高校、乐团专场的梯队式演出矩阵。中小学专场中,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合奏的《我的祖国》拉开序幕,熟悉的旋律在少年们的演绎下既保留着对家国的深情,又透着蓬勃朝气;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的《挑山》以明快节奏勾勒新时代奋斗图景,与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弦乐重奏的《游击队之歌》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,前者展现当代少年的担当,后者则用灵动音符重现革命年代的青春力量。
高校专场则凸显创新探索。上海师范大学的打击乐重奏《玄鼓》以震撼鼓点诠释传统韵律的现代表达;复旦大学学生民乐团演绎的《望岳》用丝竹之声勾勒“会当凌绝顶”的豪迈;上海财经大学民乐团奏响的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与《战马奔腾》,一柔一刚间尽显青年学子对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。
压轴的乐团十周年专场特邀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刘沙执棒,与上海民族乐团青年演奏家及百余名大中小学生联袂献艺。
开场的打击乐重奏《古风》以远古韵律唤醒文化记忆,拉弦乐合奏《游击队之歌》则用整齐划一的弓法展现少年们的默契;《闹红火》的欢腾鼓点与《跃龙》的灵动丝弦,交替呈现民族音乐的多元面貌。
当《达勃河随想曲》的悠扬旋律响起,刘沙指挥的细腻处理让乐曲中的民族风情与史诗感交织;《花开中国》《太阳歌》连续奏响,张朝笔下的明快旋律与学生们的热情演绎相得益彰。
终曲《四季留园》成为全场高潮,特邀演奏家卢璐、李胜男、窦强与学生们并肩演奏,王丹红笔下的园林意境在丝竹声中流转,既显江南雅致,又藏少年锐气,完美诠释了“薪火相传”的深意。
上海学生民乐联盟自2015年成立以来,吸纳160家市级单位,覆盖全市21所高校、16个区,让10万名师生在民乐熏陶中厚植文化自信。
从延安中学的《青青思念》到华东师范大学的《月儿高》,从中小学生的青涩真挚到专业乐团的精湛演绎,这场跨越十二小时的音乐盛宴,不仅是一场演出,更是一堂生动的美育课。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音乐厅上空,民乐传承的种子已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扎根。
亿正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