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值戏剧大师曹禺先生诞辰115周年之际,7月9日,环境式沪剧《日出》在汾阳路150号百年老洋房内再度上演,开启新一轮驻演。
这座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于1919年设计的法式洋房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,作为沪剧传习馆所在地,与沪剧《日出》的结合十分贴切,赋予彼此全新的文化活力。观众踏入老建筑,仿佛穿越时空,置身于旧上海的繁华与沧桑之中。
《日出》作为上海沪剧院的经典之作,自1982年首登沪剧舞台便备受赞誉。几代沪剧人的打磨传承,早已让这部作品成为沪剧舞台上西装旗袍戏的代表剧目。
此次环境式沪剧《日出》以同名舞台版为蓝本,在保留经典唱段的基础上大胆创新,融合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,降低观剧门槛,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。
本轮演出在多个维度实现全方位升级。音乐方面,新增小提琴、长笛、萨克斯等西洋乐器现场演奏,婉转悠扬的吴侬软语与灵动的西洋旋律交织,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听觉享受,让经典在现代音符中重焕生机。
为了让更多观众能够跨越语言障碍,深入理解剧情,全场增设字幕,无论是唱词还是念白,都清晰呈现,使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观众都能毫无阻碍地沉浸于沪剧《日出》的艺术世界。
在表演空间与观演体验上,本轮也进行了精心优化。座位数从首轮的80个增加至85个,演员入场通道重新规划,座位席间距更加宽松,观众在欣赏演出时更加舒适自在。
演出前,观众在演员的带领下游览百年洋房,参与经典沪剧唱段表演和戏曲身段互动教学,提前感受海派文化氛围。从踏入洋房的那一刻起,就已融入《日出》的情境之中。
值得一提的是,演出中女主角陈白露身着的刺绣旗袍由“苏绣皇后”姚建萍亲自设计制作,戏服堪称精美绝伦,将苏绣这一国家级非遗的细腻与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;剧中的精美家具则出自“木雕泰斗”陆光正之手,运用“东阳木雕”传统雕刻技法,古朴典雅,为演出增添浓厚的艺术气息。三大非遗的携手,实现了非遗的“活态”传承,让观众近距离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首轮驻演中,环境式沪剧《日出》就已收获极高口碑,稳居戏曲艺术热销榜TOP1。演出现场观众年龄跨度从10岁到80岁,还有不少观众多次观演,购买不同视角的演出票以获得别样体验。本轮演出在开票后同样备受关注,吸引了传统戏曲爱好者、年轻观众等多元群体的目光。
环境式沪剧《日出》突破传统戏曲观演模式,打造“沪剧 + ”演艺新模式,将沪剧这一非遗文化与上海城市历史肌理紧密相连,通过灯光、布景与空间重构,结合数字多媒体技术,构建起“虚实融合、以虚促实”的文化消费新业态。还以“票根经济”模式为纽带,联合周边十余家餐饮、咖啡、书店、酒店推出专属优惠,将海派文化特色延伸至剧场之外,开启文旅商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。
这个盛夏,环境式沪剧《日出》在百年老洋房持续上演,为观众带来一场场沉浸式的海派文化盛宴,也为沪剧的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全新道路。
亿正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